相关动态
智慧区域协同急救平台
2024-11-10 22:24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包括心血管、环境等危险因素的流行,我国慢性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呈快速增长态势,据推算2010年到2030年,心血管病死亡预计占总死亡原因的41%,居各种死因的首位。根据中国冠心病政策模型预测,20102030年仅考虑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增加的因素,中国35岁至84岁人群中心血管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冠心病猝死和脑卒中)事件数将增加大于50%,心血管病事件数增加约2130万,其中导致死亡事件增加约770万,防控形势异常严峻。在我国,急救中常见的危急重症包括急性心梗、卒中、急性外伤、高危孕产妇、急性中毒、烧伤等,它们目前占比最高,均具有极高的致死致残率,一旦罹患不仅患者痛苦,经济负担沉重,医疗机构急救压力也十分巨大,支出递增,医患双方不堪重负。实践证明,利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能终端,打造区域协同急救服务平台,实现信息同步共享,将优势医疗资源前移、下沉到基层和急救第一现场,改善和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实现院前急救和院内抢救无缝衔接,不仅能实现合理配置和利用急救资源,规范急救抢救流程,并延伸到基层医院,提高救治能力的医疗健康目标,更能激活和带动以其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短时间即可有效缓解由于传统医疗供需矛盾带来的各种问题,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智慧区域协同急救平台

 需求分析

 随着人口老龄化、农村城镇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高血压、冠心病、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呈快速增长之势。区域病防治和由其衍生的急危重症急救方面存在和国内其他地区相同或类似的问题,具体如下:

1) 医疗资源分布欠合理,有较强急救抢救能力的医院多集中在城市的三甲医院;基层医院分散且技术水平低,缺乏和三甲医院的及时协同救治。       2) 120急救调度系统与各医院间无院前救治的实时衔接和协同救治流程。 120急救系统院前信息采集与医院还存在脱节现象,以心梗患者为例,有很多明确 STEMI 的患者未能按照治疗指南的要求到达最佳治疗单位,或到达医院后无法及时衔接,大大延误了血管开通的时机。       3) 缺乏规范的救治单元,多数医院仅仅是绿色通道。没有规范的“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等现代运营模式的救治体系,急诊科医生承担了大多数的胸痛患者的诊疗工作。 繁忙的工作,诊疗流程的不明确使院内延误、误诊的概率大大增加。

4) 缺乏全市数据共享平台及协同救治系统。患者在救治过程中变换救治地点,既往的医疗资料获取困难,无法共享,轻者重复检查,形成浪费; 重者延误治疗,危及生命。此外, 部分高危患者进行转诊过程中无法得到完备的转诊支撑,只能就地治疗,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5) 缺乏完善的危急重症质量控制及改进体系。患者进入院内治疗的各个流程无数据记录,无法据此进行有效的总结,导致患者看病随大流、 撞大运等不规范的情况时有发生,无法杜绝。       6) 慢病预防和早期筛查工作效率偏低。对于早期疾病教育,健康常识科普,基于社区的健康筛查发现和统计潜在人群和高危群体方面, 虽然建立了基于社区的个人健康档案系统,但与医疗系统的衔接度不够,并且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使社区和基层能有效、及时获得上级医院的技术指导和协助充分发挥早期筛查和有效监控的工作。       7) 陈旧的医疗模式严重制约当地以医疗健康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发展。医疗健康既是社会民生问题,也是经济问题,群众看病吃药涉及的医疗支出,政府和医疗单位每年递增的财政支出,药厂、医疗器械企业、医疗健康保险业、服务业、金融业业务推广困难、发展受阻,其核心问题均是受制于目前僵化的,效率较低的医疗模式。 只有提高效率,改进医疗模式,使参与医疗健康的各行各业形成合力,才能吸引更多资本投入,减轻政府、医疗单位、人民群众的经济负担。

智慧区域协同急救平台简介

 接到危重病人后可直接通过120指挥中心传送电子病历至协作系统的6大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救治中心、中毒救治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开辟绿色通道,并网运行,以120急救中心,建成一个区域急救网络,结合协同急救APP、各级医院间协同急救软件,实现信息共享、流程再造、实时质控,最终逐步健全全市覆盖的现代化急救保障体系。

 以胸痛中心为例,心肌梗死急危重症会随时危及患者生命,抢救必须争分夺秒。随着各地区院胸痛中心的成立,利用胸痛中心+区域协同救治体系,这条救治通道实现院前急救和医院救治无缝对接及区域协同救治,为心肌梗死患者打造了一条生命抢救线。急性胸痛病因复杂多样,患者发病初期的90分钟内,对患者病因作出判断并实施正确治疗至关重要。联合胸痛中心建设区域协同急救是为以急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危重症患者提供的一种快速、高效、规范的诊疗系统。通过整合120急救系统、急诊科、心内科、心胸外科、影像科、检验科、消化科、呼吸科等相关科室甚至是上级胸痛中心,经过快速判断、危险评估、适当的治疗与转运,对急性胸痛患者进行有效的分类诊治,实行救治单位间的无缝连接,不仅可以极大的提高对胸痛患者的早期诊治能力,还可以减少胸痛患者的误诊率,避免过度医疗,减低胸痛患者死亡率。

 建立急救救治的医疗数据云平台,实现各级医疗机构急救信息共享、在同一平台上协同救治,根据最新指南建立基于统计数据的质控体系。利用具有人工智能的急救APP,以患者为中心,自动获取急救医疗过程的数据,利用人工智能进行预警提醒、实时质控,提高医生诊治的效率和质量、减少浪费。并且为公共卫生事业的决策,提供精准预防和防治的数据依据。

 智慧区域协同急救重点-绕行急诊

 什么是绕行急诊?绕行急诊,以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的患者为例,指的是院前明确诊断为STEMI的患者,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患者到达医院后不再进急诊抢救室救治,而是直接送至导管室进行急诊手术的流程。绕行急诊,是STEMI救治的最高形式。绕行急诊的优点:免去患者在急诊花去至少30分钟的时间,为STEMI的救治再节约时间,做好STEMI的绕行急诊,需要强化区域协同救治,包括患者本人、网络医院、院外急救系统(120)以及胸痛中心等多个环节,大家一起发力,一起互动和接力,打造区域协同救治平台,共同形成STEMI救治的合力。

智慧区域协同急救的价值

 院内相关业务科室合作联动,院外重点医院(急救站)、 基层网点医院、 120急救调度中心等急救参与医疗单位区域协同,利用现代的物联网技术连结成网,通过信息实时共享,充分挖掘和发挥各重点医院急诊科的高端医疗资源优势,让区域内一个或多个优秀团队共同发展,由院急救协同中心总协调,实现院前急救与医院内抢救无缝衔接、分级救治和协同救治并举,建立区域协同救治的新模式。 利用信息设备的即时性、低出错率、高运行效率替代传统模式下以人工为主的作业方式,克服信息沟通不畅、资源整合不充分、运行效率低等弊端在不改动医院现有科室设置的情况下,高效协同运作,实现充分的资源整合及高度的医疗信息化管理和高效利用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智慧区域协同急救平台】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zleialh.xhstdz.com/quote/69028.html 
     栏目首页      相关文章      动态      同类文章      热门文章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物流园资讯移动站 http://zleialh.xhstdz.com/mobile/ , 查看更多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