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动态
谁是中国最早的现代大学(三
2024-12-02 03:32
谁是中国最早的现代大学(三 谁是

在山西大学的官网上提到“山西大学是中国最早的三所国立大学之一,与京师大学堂,北洋大学堂一起,开创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纪元。”

图1:山西大学官网2013年7月截图(https://www.sxu.edu.cn/xxgk/xxjj/index.html)

山西大学的校史追溯到1902年5月8日山西大学堂建立的时间,并未追溯到其前身晋阳书院与令德书院。

问题来了。

这个三所国立大学的说法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南洋公学建校仅比北洋大学堂晚一年,去哪里了,为什么不在大学之列。

很多高校宣称的建校时间比山西大学更早,比如山东大学堂1901年批准成立,有说法山东大学堂是仅次于京师大学堂的第二所国立大学堂,为何也不在大学之列。(关于北洋大学堂为何又不在列,也是一笔糊涂账,因为北洋大学的经费是由盛宣怀掌管的电报邮政收入支付,不是国家拨付,所以被认为不算国立,因此有山东大学是第二所国立大学堂的说法,不过山东大学官网上关于本校历史介绍中并没有强调这一名头,这个话题不在此展开了)

山西大学堂这段时间怎么发展这么快?进入前三甲了。

澄清这些问题要了解一下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

学制是政府关于教育的规范性文件。中国近代教育改革有四大学制之说。分别是1902年的壬寅学制、1904年初的癸卯学制(农历依然是癸卯年),1912年-1913年的壬子癸丑学制,以及1922年的壬戌学制。

其实四大学制前面还有一个被废的学制文件。制定于1898年的戊戌变法期间。

先简单说一下那个被废的这个学制。1898年6月11日,光绪颁布《定国是诏》,戊戌变法正式开始。军机处和总理衙门请康有为代为起草学堂章程。康有为委托熟悉各国教育的梁启超代为撰写。梁启超只用了几天的时间,就写好《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交总理衙门上呈。7月3日,光绪批准了这个章程,并委派孙家鼐为管理大学堂事务大臣(简称管学大臣),负责京师大学堂的具体筹建工作。不幸很快9月21日慈禧发动政变,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除了京师大学堂没有被撤销之外,其他新政全部被取消。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最早的学制纲要《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也因此被废,这一文件没有被列入四大学制之列。

回到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两者都是1902年启动新政的产物,是前后版本的关系。

1900年发生,义和团运动,1900年6月八国联军入侵,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巨大的内外社会压力下,慈禧被迫启动清末新政。

7天后的1901年9月14日,清帝诏令全国各省的书院改为大学堂,各府、厅、直隶州的书院改为中学堂,各州县的书院改为小学堂。于是各地开始轰轰烈烈的书院改制。

这个时候教育方面处于一个什么状态呢?

已有的教育组织:

1898年正式变法前成立的西式学堂:北洋西学堂1895,南洋公学1896,四川中西学堂1896。

1898年正式变法后成立的西式学堂:京师大学堂。

当时的局面,京津两地由于战争影响,校舍被占,图书丢毁,京师大学堂停办,北洋大学堂停办,南洋公学、四川中西学堂未受战争影响尚在办学。

1902年12月,京师大学堂开学复课.

1903年4月,北洋大学堂开学复课,复课时,分设法律、土木工程、采矿冶金三个学门。

地方政府积极改制:

1934年10月版,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记载。“清季西学学堂之头等学堂,南洋公学之上院仅具大学教育之刍形,至京师大学堂成立以后,大学教育规模始粗备焉。时清廷通谕各省切实通筹认真举办大学,各省大学遂有风起云涌之象。陕西就味经、崇实两书院合并为宏道大学堂;山西设晋省大学堂,并将教案赔款所办之中西大学堂归并山西大学堂,作为西学专斋;河南筹办河南大学堂;湖北就两湖书院改为两湖大学堂,湖南就新设求志书院改为湖南大学堂;广东就广雅书院改为广东省大学堂,江苏就江阴南菁书院改为江苏全省南菁高等学堂;浙江亦就求是书院改为浙江大学堂。此为光绪二十七八年之间,可谓为我国大学教育运动普及全国之始。”

中央政府规范文件制定滞后:

诞生于戊戌变法的《奏议京师大学堂章程》已经不可能再有机会成为正式文件,1901年12月,慈禧太后任命了新的管学大臣张百熙,并要他重新订一个新章程。

1902年8月15日(农历7月12日)清政府颁布了张百熙拟制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此为四大学制中的第一个学制。

彼时正是大变局时代,如何对待传统,如何看待西化,一旦到具体事物各个方面意见就会不一致,尽管已经决定实施新政,在事关教育方面上仍然少不了交锋和反复。

由于制定仓促,壬寅学制公布后即有人提出不同意见,争执的其中一条在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上,朝廷重臣湖广总督张之洞就认为应该设立经学科。张百熙也被批喜用新进,不够可靠,于是朝廷加派满人荣庆共同担任管学大臣,荣庆、张百熙邀请张之洞出面参与学制文件的修订,以减少异议。1903年6月以“学堂为当今第一要务,张之洞为当今第一通晓学务之人”,奏请派张之洞会同商办学务,半年后的1904年1月13日重新颁布实施了张百熙、荣庆、张之洞修订拟制的 《奏定学堂章程》(称“癸卯学制”)。为四大学制的第二个学制。壬寅学制被癸卯学制所代替。这个过程也可以想象一个庞大组织里做变革的复杂性。

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主要借鉴了日本1872年颁布的学制,日本的学制主要借鉴了法国的模式。

癸卯学制制定了整个国家的教育体系,除了普通教育外,就是凸显对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的极度重视。重视到什么程度呢,把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并列为教育的三大体系。可以理解巨大的社会转型需要大量能够担任新型教育的教师,以及大量的能够从事实业的工程师。

一、普通教育:

1、初等教育包括蒙养院(即幼教机构)4年、初等小学堂5年和高等小学堂4年。

2、中等教育,中学堂 5年。属普通教育性质,兼有升学和就业两重任务。

3、高等阶段,分为高等学堂(大学预科)、大学堂(大学专门分科)和大学院(亦称“通儒院”,相当于研究院,大学毕业后才允许入学)。

a)高等学堂,“以教大学预备为宗旨”。根据大学堂分科的需要,分为3类:第1类为升入大学经学科、政法科、文学科、商科做准备;第 2类为升入大学格致(即科学)、工科、农科做准备;第 3类为升入大学医科做准备。学制为三年。

b)大学堂亦称分科大学,分 8 科 ,下设若干门。经学科大学(研究儒家学术)、政法科大学、文学科大学、医科大学、格致科大学(研究科学、物理学)、农科大学、工科大学、商科大学。学制除政法科及医科之医学门修业4年外,余均为3年。其中经学科在壬寅学制没有,张之洞坚持下设立经学科,在癸卯学制中增设。

c)大学院学制为五年。

规定设有三科及以上方能称为大学。

二、师范学堂:

1、初级师范学堂招收高等小学堂之毕业生,培养高等小学和初等小学堂教员,相当于普通中学程度。

2、优级师范学堂则招收初级师范及普通中学堂之毕业生,培养初级师范学堂和普通中学堂教员和管理员。相当于高等学堂(大学预科)程度。招收初级师范学堂和中学堂毕业生及同等学力者,4年毕业(1年公共科目和3年分类科目)。另有1年的加习科

三、实业学堂:

实业学堂,清末各种农工商矿学校的总称。萌芽于戊戌变法时期。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进入学制。二十九年在《奏定学堂章程》中被列为独立系统。分农业、工业、商业、商船 4 类。类内分高等、中等、初等 3 级。高等实业学堂与大学堂同等。

1、初等实业学堂分为农业、商业、商船3类,均招收初小毕业生和同等学力者。相当于高小程度 ,授以农 、商、商船各业最浅近的知识和技能。农业学堂分农业、蚕业、林业及兽医 4科,3年毕业。初等商业学堂不分科,3年毕业。初等商船学堂分航海、轮机2科,2年毕业。

2、中等实业学堂,分农业、工业、商业、商船 4类。相当于普通中学程度,教授农、工、商、商船各业所必需的知识艺能。农业学堂设农业、蚕业、林业、兽医、水产5科。工业学堂设土木、金工、造船、电气、木工、矿业、染织、窑业、漆业、图稿绘画10科。商船学堂分航海、轮机 2科。招收高小毕业生和初等实业学堂毕业生。

3、高等实业学堂分农业、工业、商业、商船4类,相当于高等学堂的程度。农业学堂设农学、森林、兽医 3科。工业学堂设有应用化学、染色、机织、建筑、窑业、机器、电器、电气化学、土木、矿业、造船、漆工、图稿绘画等13科。商船学堂设航海、机轮 2科。招收普通中学堂毕业生和中等实业学堂毕业生者。

图2:癸卯学制系统图

熟悉法国教育的人会发现,癸卯学制对教育的分类中,可以清晰看到法国教育的影子,法国的教育体制中巴黎大学对应普通教育,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对应师范学堂,巴黎理工学院对应实业学堂。日本的东京大学对应普通教育,东京师范学校(现为筑波大学)对应师范大学,东京工业大学对应实业学堂。不过日本陆续又学习了德国、美国的教育体系。现在的日本大学从校名已经不太容易看出三大类的清晰划分。

据1934版《中国教育年鉴》“自光绪二十八年(注1902年)下半年钦定学堂章程颁布以后,除京师大学堂及山西大学堂有特殊情形继续存在外,其余均遵照章程改为省立高等学堂,于是省立大学运动,至此顿息,光绪二十九年(注1903年),天津西学堂改为北洋大学堂。综计清末三十年,由中央和地方开办之大学,共不过三所。其成绩自有限也”。

根据这段记载,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前被官方承认的京师大学堂和北洋大学堂在章程颁布后被继续认定为大学堂。辛丑条约签订后被认定的只有山西大学堂有特殊情形继续存在。其他均根据章程改为高等学堂。

南洋公学在实业学堂的类别,1905年南洋公学划归商部,更名为商部高等实业学堂,1906年改隶属邮传部,更名为邮传部高等实业学堂。不在普通大学序列。

1902年四川中西学堂和尊经书院合并组建四川通省大学堂,同年根据颁布的壬寅学制再次改为四川省城高等学堂。

山西大学堂的特殊情形究竟是什么?

1901年3月,在山西传教的英国耶稣教浸礼会传教士李提摩太(RichardTimothy)向清廷议和全权大臣李鸿章与奕劻提议,以山西教案赔款50万两白银用于在太原创办一所近代中西大学堂。后又于5月29日递交了 《上李傅相办理山西教案章程七条》,其中第三条对此提议作了专门的具体陈述。大意为:共罚白银50万两,每年交5万两,十年为止,设立学堂,教导有用之学,开导晋省人知识。对此李鸿章、奕劻立即表示赞同并电告巡抚岑春煊遵办。10月岑春煊曾派洋务局提调周之骧赴上海与李提摩太面谈此事并议定了创办中西大学堂合同八条。

1902年初,李提摩太来太原拟签订正式合同时,知晓山西已办起了山西大学堂。于是他又建议岑春煊将山西大学堂与他拟创办的中西大学堂会并办理。合并后山西大学堂内设两部,一部专教中学,由华人负责;一部专教西学,由李提摩太本人负责。岑春煊认为此建议涉及教育主权问题和传教问题,经多方反复筹商,对有关细节进行了逐条逐字的斟酌,议定了合办山西大学堂的合同23条。1902年6月7日岑春煊向皇帝上报《试办山西大学堂章程》(包括筹经费、建学舍、选生徒、订课程、议选举、司礼法共六条),光绪帝朱批“选举一条,著管学大臣议奏,余著照所拟办理。”。1902年5月8日已经成立的山西大学堂就改制成为两个组成部分,即山西大学堂原来部分改为“中学专斋”,拟办中西学堂改为 “西学专斋”,总理为李提摩太。由此山西大学堂就成为了中西合办的一所新式学堂。

可以看出,由于山西大学堂属于独特的中西合办模式,有外交因素的条约合同约束。且在1902年年6月被光绪批准,管学大臣也参与了讨论,而癸卯学制颁布是在8月。1934年版的《教育年鉴》所言的山西大学特殊情形应该就是这个缘故。

图3:山西大学校园内李提摩太和岑春煊雕像

1910年,山西大学堂已开办近10年,省出经费50万商银已付清,根据“合同”规定,西学专斋应归还山西自办。是年11月上旬,李提摩太来山西办理了有关移交手续,西斋教习也大部分按合同解聘离晋。

清代三所大学堂的局面一直维持到清朝灭亡,1912年民国成立,1912年1月19日,民国教育部颁发《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该办法规定:“从前各项学堂均改称为学校,监督、堂长应一律改称校长。”并第一次规定男女可以同校。

三所大学堂改名北京大学校,北洋大学校,山西大学校

1912年5月,北京大学校旋即又冠名国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冠名“国立”的大学。“国立”的意思就是国家划拨经费。从此各校比较的基准又多了一个,是否带国立两个字。前述引用山西大学官网所称三所国立大学的说法应该是三所大学堂更准确。国立省立县立之分的称呼盛行于民国。清代的大学堂未见国立大学堂的说法。

1912年9月,民国教育部颁布了一个学校体系的文件,附有9条说明,称为《壬子学制》,自该新学制公布至 1913 年 8月,又陆续颁布了各种学校规程,对新学制有所补充和修改,总合成一个更加完整的学制系统,即《壬子癸丑学制》。该学制一个重要变化是取消了经学科,引发了国学衰落的担忧,引出另外一段故事,另文再叙。这个学制基本沿用了日本,法国教育制度的模式,直到1922年的壬戌学制才转为借鉴美国模式。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谁是中国最早的现代大学(三】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zleialh.xhstdz.com/quote/82838.html 
     栏目首页      相关文章      动态      同类文章      热门文章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物流园资讯移动站 http://zleialh.xhstdz.com/mobile/ , 查看更多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