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下午,清华大学语言学研究中心举办的语言学系列学术讲座在蒙民伟人文楼124会议室举行。浙江大学吴义诚教授发表了题为“语法与用法之间的张力”的学术演讲。讲座由我院中文系张赪教授主持。线上、线下来自多个高校的众多师生一同聆听了本次讲座。
吴义诚首先带领听众回顾了学界对“语法与用法”的认识与争议,然后对汉语学界“名词中心说”“动词中心说”两个立论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了他对语法和语用关系的认识。
语法与语用之间的关系是近年学界颇具争议的话题。美国语言学学会(LSA) 前会长、生成语法学家纽迈尔(F.Newmeyer)2003年旗帜鲜明地提出“语法非用法”的论断;2005年,功能语法学家拜比(J.Bybee)接任会长时,又针锋相对地提出“用法即语法”的主张。国内学者如沈家煊(2015,2016)也明确反对区分语法和用法。这些不同认识折射出国际语言学界关于基于规则的语言学研究与基于用法的语言学研究之间的某种张力。“名词中心说”是沈家煊先生2007年发表的《汉语里的名词和动词》一文提出的,2016出版的《名词和动词》一书作了系统阐述,核心思想是汉语是一种“以名词为中心的语言”,汉语名词除了自己惯常的主宾语领地,还可以抢占动词的地盘,所以能量特别大,大到可以包含动词。吴义诚教授从实证的角度,提供了不同语系的十多种语言事实,指出从跨语言的视角看,“名动包含说”的理据不是汉语独有的语言现象,是人类语言里的普遍现象。
“动词中心说”是刘丹青教授(2010)提出的观点,刘丹青教授从话语层面、小句层面、短语层面、词汇层面都提供了例证,针对这些例证,吴义诚教授一一举出了反例。在话语层面,说欢呼语时,汉语和英语一样都会用名词短语;而对于新闻标题、标语口号,汉语并非一味使用动词短语,也常使用名词短语,英语也并非一味使用名词短语,也常使用动词短语;在小句层面,英语确实广泛存在一些删略结构,但是类似的句式有的在汉语口语里是可以接受的;在短语层面,英语中的某些定语并非只能对应汉语中的状语或者补语;在词法层面,汉语有不少新近产生的名词用作动词的情况;在语篇层面,使用名词短语还是动词短语常因人因地而异。
最后,吴义诚指出:语用因素纷繁复杂,常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往往难以穷尽,在做语法描写时,很难对其全面准确地把握,因此,基于(某些)用法的概括很难说就是一种语言的语法特性或类型特征。语法和用法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要视具体语言甚或具体语言现象而定。在语法化程度高的语言里,二者之间的关系比较“亲密”;而在语用型语言里,二者之间的距离比较“疏远”。至少对汉语来说,“语法”和“用法”不可混为一谈;只有对语言恒常表现进行详细观察和细致描写,我们才能概括出语言的特性和规律。
问答环节,听会的师生就如何看待话题句、语法与用法如何区分等问题与吴义诚作了充分讨论。